歐盟統計局31日公布的初步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歐元區按年率計算的通貨膨脹率達到2.4%,達到2年多以來的最高值,已連續第2個月超出了歐洲央行為維持物價穩定設定的2%的警戒水平。
自2009年11月起,歐元區物價就一直不斷上漲。去年12月份,歐元區通貨膨脹率同比增長2.2%,是自2008年11月以來該指數首次超出歐洲央行的警戒線。
歐元區通貨膨脹率在2008年10月曾達到3.2%的高峰,此后的2年中,通脹率一直控制在較低水平。
歐盟統計局將在下月公布最終修正數據,其中將包含歐元區17國的詳細數據以及導致歐元區通貨膨脹率上漲的原因。以往的數據顯示,導致歐元區通貨膨脹率上漲的主要原因是能源和食品價格上漲。
歐洲央行在1月中旬決定將主導利率維持在1%的歷史最低水平。分析認為,通脹的加劇進一步增加歐洲央行的壓力,但由于目前歐元區各國在債務危機的陰云下都在緊縮財政,不少成員國經濟增長乏力,歐洲央行短期內可能仍會維持其低利率政策。
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日前表示,短期內歐元區仍面臨通貨膨脹率繼續走高的風險,但通脹預期仍在控制范圍之內,并將在中期內接近2%的目標值。特里謝說,盡管生產線上的物價壓力會更大,但歐元區經濟增長率并沒有因通貨膨脹受到過多影響,歐元區的整體出口也將由于世界經濟回暖而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