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非洲經濟學家約翰·阿什伯恩(John Ashbourne)表示,鑒于其他石油出口國的貨幣情況,預計奈拉放棄固定匯率后的新匯率將跌至300左右。截至6月22日早盤,1美元可兌283.47奈拉。
近年來,大宗商品進入寒冬,原油更是重災區(qū),價格始終在低位徘徊,對于以尼日利亞為代表的產油國來說,長期經濟結構失衡、過度依賴石油出口、債臺高筑等原因都使這些國家情況每況愈下。去年8月,中亞最大的原油出口國——哈薩克斯坦也曾出現(xiàn)在宣布取消匯率波動區(qū)間限制后,本幣對美元暴跌30%的窘境。
崩盤進行時
6月15日,尼日利亞央行意外宣布,將自6月20日起,放棄本國貨幣奈拉對美元實施的自由浮動匯率機制。這意味著,該國正式終止了維持16個月的固定匯率制,引發(fā)市場普遍擔憂,此舉將引發(fā)奈拉大幅貶值。
果不其然,6月20日,奈拉對美元出現(xiàn)大幅跳水,美元對奈拉從199.15暴跌至281.74,貶值幅度達41.47%。6月22日,貶值趨勢仍在繼續(xù),不出意外,奈拉有望創(chuàng)今年全球貨幣最大跌幅。
非洲最大產油國倒下!尼日利亞貨幣“崩盤”暴跌40%

(今年以來美元對尼日利亞奈拉匯率走勢)
此前,盡管面臨很大壓力,尼日利亞一直堅持執(zhí)行固定匯率機制,美元對奈拉的交投范圍被錨定在197-199之間,而為維護這一水平,尼日利亞央行動用了27億美元的外匯儲備。
然而,由于近期尼日利亞遭遇暴恐襲擊導致該國原油生產驟停,使得本已脆弱的經濟雪上加霜。
尼日利亞總統(tǒng)穆罕默杜·布哈里(Muhammadu Buhari)近日公開表示,長期的結構性失衡和過度依賴進口的事實已經殘酷地暴露出來。“我們是一個盛產石油的國家,但國內汽油卻要依靠進口。我們是一個農業(yè)大國,但大部分基礎食品都要進口?!?br />
穆罕默杜此前一直反對本國貨幣貶值,然而作為全球主要石油出口國,尼日利亞政府約三分之二的財政收入以及90%的外匯儲備均來自石油出口。原油價格長期低迷令這個非洲最大經濟體遭受沉重打擊,而由于受到國內叛亂分子襲擊能源基礎設施的影響,尼日利亞石油產出已經下降至27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今年一季度,該國GDP出現(xiàn)近20年來首次萎縮,外匯儲備也在急劇減少。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6月份已經大幅下降至267億美元,使得該國央行不得不進行資本管制和外匯限制交易。
尼日利亞國內市場嚴重的外匯短缺導致黑市盛行,據(jù)悉,在放棄固定匯率制前,在當?shù)睾谑猩希?美元已經狂飆至可兌換370奈拉,這進一步擾亂國家經濟秩序、通脹高企。
在最新全球經濟預測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已將2016年尼日利亞經濟預測調降至2.3%,遠低于今年1月預測的4.1%,并稱,由尼日利亞央行執(zhí)行、布哈里支持的外匯管制對企業(yè)造成了傷害。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月12日,尼日利亞曾與中國達成了60億美元貸款和貨幣互換協(xié)議。
穆罕默杜·布哈里在訪問中國期間表示,正在尋求新的方式來提振本國因石油收入下降而受到壓力的經濟,而中國目前是尼日利亞最大的貿易伙伴。
外交部非洲司司長林松添也表示,此舉意味著人民幣可在尼日利亞各銀行間自由流通,而且人民幣也納入尼日利亞外匯儲備中。中國央行評價稱,這些協(xié)議不僅是為了穩(wěn)定國際金融市場 ,也便于開展雙邊貿易和投資。
6月7日,商務部官方網站轉載了來自駐尼日利亞使館經商處一篇名為“如何使與中國的貨幣交換協(xié)議可行”的文章中提到,尼日利亞與中國達成了奈拉和人民幣進行交換的協(xié)議,目的是為了緩解兩國間貿易對美元的依賴,降低美元需求量。
文章提及,這不是尼日利亞第一次考慮將人民幣列入其外匯管理方案中。第一次將人民幣作為外匯儲備是在5年前,當時尼日利亞央行行長表示這一舉措是為了降低美元貨幣風險,實現(xiàn)外匯多元化,當時美國經濟因為次貸危機引發(fā)的全球金融危機而陷入脆弱階段。
盡管如此,仍有不少業(yè)內人士擔憂,即便有了與中國的貸款與貨幣互換協(xié)議,仍不足以緩解尼日利亞因油價暴跌而導致、因政策選擇而進一步加劇的經濟放緩。
產油國持續(xù)承壓
今年6月,除尼日利亞外,IMF還在最新全球經濟預測中下調了包括巴西、俄羅斯和安哥拉在內的大宗商品出口國的經濟增長預期。
IMF認為,受金屬、能源等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影響,這些國家政府已經被迫削減開支。貨幣疲軟也迫使這些國家央行提高利率以遏止通脹。與此同時,更高的借貸成本對投資造成打壓,令很多企業(yè)債臺高筑。
而從短期來看,低迷油價仍難出現(xiàn)明顯轉機。易信金融總部中國區(qū)副首席交易官朱文灝近日分析稱,盡管加拿大、委內瑞拉、利比亞、尼日利亞等地發(fā)生的一系列石油供應中斷事件推動油價創(chuàng)下多年新高,但據(jù)高盛預測,油價復蘇已是強弩之末,在觸及50美元/桶關口后,油價此后將停滯不前。
此外,油價繼續(xù)承受來自英國脫歐公投的壓力,而美聯(lián)儲利率決議表現(xiàn)出對經濟增長的擔憂,也為原油帶來重壓,美國EIA原油庫存小幅下滑也未能提振油價。
在尼日利亞貨幣出現(xiàn)崩盤前,產油國因不堪重壓“放棄”匯率管制的典型代表為哈薩克斯坦。
去年8月20日開始,哈薩克斯坦取消匯率波動區(qū)間限制,該國貨幣堅戈對美元瞬間由197.28貶值到最低256.98,貶值幅度達30%,這一單日跌幅令大部分實行貨幣寬松政策的國家望塵莫及。此前,該國央行一直使用外匯儲備將匯率控制在一定交易區(qū)間內。
與此次尼日利亞提前向市場透露行動方向不同的是,哈薩克斯坦當時的舉動,完全出乎市場預料。此前不久,該國央行剛剛宣布再次擴大本幣堅戈對美元的匯率浮動區(qū)間,新的匯率浮動區(qū)間為1美元兌170-198堅戈。當時,根據(jù)該國央行新聞局發(fā)布的消息,2017年之前,哈薩克斯坦央行不會考慮實行自由浮動匯率,然而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該國央行不得不提前祭出“自由浮動匯率”的大招。
在7月份宣布擴大匯率波動區(qū)間時,哈薩克斯坦央行行長克里姆別托夫曾表示,上半年所執(zhí)行的相對靈活和穩(wěn)健的匯率形成機制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下半年該央行將繼續(xù)執(zhí)行這一政策。
同時,克里姆別托夫認為,采取更加靈活和穩(wěn)健的匯率形成機制有利于降低本幣貶值預期對經濟發(fā)展所帶來的風險,減少堅戈在本國外匯市場上所面臨的巨大壓力以及避免出現(xiàn)2009年和2014年曾出現(xiàn)過的本幣大幅貶值的情況。
哈薩克斯坦作為中亞最大的原油出口國,出口收入單一,石油產量提高乏力近年來讓該國經濟飽受困擾。取消匯率波動區(qū)間限制后,堅戈對美元進入持續(xù)貶值通道,今年1月17日,曾貶值到1美元可兌381.1堅戈。
非洲最大產油國倒下!尼日利亞貨幣“崩盤”暴跌40%

(近2年美元對哈薩克斯坦堅戈匯率走勢)
IMF主席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此前曾建議,像尼日利亞、哈薩克斯坦這些過度依賴原油生產的國家,在制定貨幣政策的時候需要更多的靈活性,這樣在油價持續(xù)低迷的時候可以用外匯儲備來支持貧困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