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進出口環節收費得到進一步規范。
8月26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此次會議部署進一步清理和規范進出口環節收費。會議認為,清費減負能夠為企業卸包袱、增動力,有利于促進外貿增長。
對此,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認為,此前國務院和部委出臺的外貿穩增長政策對進出口環節收費的清理和規范也都做出了相應的說明,此次是進一步強調,說明在進出口收費環節還大有文章可做。
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的多家外貿企業認為,對進出口環節收費的規范和清理,無論能夠清理多少,對外貿企業來說都是利好。不過減少進出口環節的費用對企業只能起到減負的作用,外貿的穩定和發展還要看國外市場的需求。
避免收費反彈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此前的相關政策發現,對于出口環節收費項目的規范和清理,此前已有多項政策文件作出相應要求。
例如,去年5月國務院出臺的《關于支持外貿穩增長的若干意見》,就對進出口環節經營性服務和收費作出要求,今年7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促進進出口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中,第一條就是要堅決清理和規范進出口的收費環節,要求對進出口環節的經營服務性收費實行目錄清單管理,未列入清單的一律按亂收費查處,防止亂收費問題反彈。對口岸查驗沒有問題企業的免除企業吊裝、移位、倉儲等費用。
對此,白明認為,關于“整頓規范進出口環節經營性服務和收費”的要求,在此前的外貿政策文件中反復出現,這次又把它拿出來強調,說明這方面還大有文章可做。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一是降低中央管理的進出口環節部分收費,重新核定地方管理的經營服務收費標準,原則上只降不升。合并取消關檢環節重復、交叉收費。二是統一內外貿港口計費規定,建立定期成本監審和公開制度,規范港口碼頭收費。推行進出口環節收費目錄清單公示制度。三是禁止進出口環節強制、指定服務和收費行為,推進競爭性服務準入和收費市場化。查處借壟斷地位或權力擅立收費項目
白明說,實際上規范進出口環節收費不容易做到,涉及到多方面多單位,容易出現反彈。這一次在進出口環節收費上面的規范力度變大、范圍擴大,符合貿易便利化的原則,也體現了政府的服務職能。
他指出,需要注意的是,這政策對企業的影響呈邊際效應,越到后面可減的費用越少,對促外貿的效果越弱,越往后收費清理也會越棘手。這項政策的落實,與具體實踐中相關部門的互相協調、利益平衡有關系。以后政府可能會朝不收費的方向走,交給市場,并允許商業機構介入。
中小企業獲益大
在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接觸的多家外貿企業負責人看來,對進出口環節收費的規范和清理是一項利好消息。
上虞市富龍軸承有限公司總經理任仁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如果進出口環節的各項收費能夠取消,無論多寡,對外貿企業來說肯定會產生影響的,而且只有利沒有弊。
寧波一家從事紡織品進出口的外貿企業負責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對企業來說,有兩項費用的開支比較大,一是海關查驗,二是改單。關檢的開箱費、倒箱費均由企業承擔,而且出港前碰到抽查會耽誤貨物的交訖時間,這會產生一系列費用,這一點并不合理。
改單有時候會出現海關和稅務部門扯皮和不妥協的現象,對企業的出口退稅造成影響。此外,沒有明文規定的收費標準,就會遇到暗箱操作和隱性收費,這也會讓企業感到委屈。
“今年上述情況都有改善,感覺會好一點。”上述負責人表示。她希望海關能明示收費標準,能做到公開公正和透明合理。一部分行政費用也應由政府承擔。此外,減少進出口環節的費用對企業只能起到減負的作用,外貿的穩定和發展還要看國外市場的需求。
白明表示,相對而言,中小企業面臨的進出口收費壓力更大,尤其是紡織工業和小商品企業。這些企業每通一次關,成本就增加一重,如果在海關積壓,更增加商品和資金的不確定性,此外,中小企業也缺少報檢、報關、通關方面的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