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近期不斷惡化的日中和日韓關系,日本政府選擇在今年秋天同時更換駐中國和韓國大使,以圖緩和當下緊張的雙邊關系。然而,在矛盾的根源無法得到解決的情況下,更換大使幾乎不會產生任何積極效果。
在釣魚島事件中,日本展示了強硬。但在其背后,更多的則是日本的無奈。
日企忐忑
釣魚島事件在中國引發了眾多城市大規模的游行示威活動,隨之而來的是大量日系轎車被激憤的民眾砸毀,這在網絡上引發了大討論。愛國和破壞行為雖然無法畫上等號,但還是觸及了中國人對于購買日系汽車的憂慮。
事實上,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日系汽車在華銷售市場占有率已經從2008年的31.5%下降到今年的21.37%,從傲視群雄的絕對優勢到 現在被德系、美系以及國內自主品牌慢慢超越,其原因也不僅僅是中日的歷史問題和去年3月發生的東日本大地震。創新理念的缺乏、研發的停滯不前、加上本土化 策略的失敗,導致日本汽車銷量急速下滑。而與此同時,正如日本人加藤嘉一所言,日本在中國人眼中永遠都不是“外國”,而是獨立于“外國”的第三類存在,這 種先天的弱勢又在領土糾紛和參拜靖國神社等問題中被無限放大。
一位在華日企的中國員工對筆者坦言,中日歷史及領土等敏感話題永遠是日企中的禁忌,每逢中日關系緊張之時,日方人員也變得更加謹慎。表面上,中方及 日方員工仍會相敬如賓,談笑風生,但多數日企都會在此時給員工下發郵件,告知“近期中日關系緊張,請大家下班后盡量不要在公司附近逗留,注意人身安全”, 由此可見在華日企的忐忑。
日本自傷
在與韓國獨島主權的交鋒當中,韓國總統李明博8月10日登上獨島宣示主權的舉動將兩國的爭議推向高潮。8月17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彥給韓國總統李明 博去了一封親筆信,提議把獨島的主權糾紛遞交國際法院。此舉遭到了韓國的斷然拒絕。于是,同一天,日本財務大臣安住淳選擇推遲了本月下旬將舉行的日韓財政 部長對話,并且威脅可能終結兩國貨幣互換協議的延長計劃。這一互惠協議從2001年開始,對當時韓國混亂的金融市場起到了穩定作用,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 下保障了韓國一定程度的美元供應。兩國去年10月擴大了貨幣互換的規模,從130億美元的年互換額度一下飛躍到了700億美元。
與此同時,日本似乎還打算通過一系列的零部件供應禁令來對韓國的行為實施經濟制裁。韓國和日本的經貿往來近年持續加強,今年上半年,韓國從日本的進 口額達到311億美元,在汽車、電子類產品等韓國處于上升階段的行業中,日本的生產資料供應仍然占據主流。也正因如此,有韓國研究人員開始擔心,韓國在領 土問題上的強硬會否帶來經濟上的負面影響。
但無論如何,日本的這一決定都有些勉強。韓國是日本高精尖生產原材料的最主要出口國之一,如果全面暫停對韓出口,對于剛剛從東日本大地震中緩慢復蘇 的日本經濟無疑是重創。由于大量廉價的零部件產品市場已經被中國所占據,日本有競爭力的行業已經越來越少,仍享有世界級技術含量的優勢產業寥寥無幾。日本 出于對它們的保護,也不會肆意拿它們當做威脅的砝碼。
最近一段時間,日本電子企業出現了集體性恐慌,單索尼、松下和夏普三家公司,上一財年就虧損超過200億美元。如今,夏普已經走到了破產的邊緣,裁員計劃從5000人擴大到了10000人。
日本頂級芯片制造商爾必達也已經破產,無奈接受美國美光科技的收購。長期懼怕海外勢力入侵的日本制造業,終究來到了必須面對這一問題的時刻。
科技的外流,加之中國、韓國在電子行業高中低端市場所帶來的全面沖擊,日本的產業優勢已經消耗殆盡,不再是無可替代的必需品。根據日本財務省的數 據,日本今年七月因電子產品出口嚴重下滑,導致總體出口年比下滑8.1%。在這種情況之下,日本想通過對韓國禁售零部件來解決領土糾紛,相信韓國只會一陣 竊笑。另外,相對獨立的日本央行能否配合多變的政府,延緩兩國貨幣互換協議的續約,也需要畫上問號。
美國介入
在日本七月份的出口數據中唯一表現不俗的就是日本對美國的出口,同比增幅達到4.7%。美國也似乎成為日本在這一區域同中國、韓國、俄羅斯,包括朝鮮打交道的唯一堅強后盾。
不過,雖然日本存在多處領土糾紛,這包括中日釣魚島、韓日獨島、俄日北方四島等,看似日本面臨多方夾擊,但實際上,弱勢只是單一地指向中國一國。對 于獨島的主權之爭,韓國和日本已經僵持數十年,然后,憑借韓國一波又一波的護島運動以及強硬的軍事參與,使得韓國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就已經獲得了獨島 的控制權,島上也盡是韓國的永久性軍事建筑物。俄羅斯更加不必說,北方四島早被重重警戒,普京、梅德韋杰夫也曾先后登島宣示主權。只有在釣魚島問題上,由 于日本取得實際控制權,才會發展成雙方爭相登島的接觸性矛盾。
從美國的立場來看,韓美歷來也有軍事合作,韓美軍事演習剛剛過去,朝鮮問題還需要韓國作為急先鋒,因此,韓日領土爭端還不值得美國出手。而俄羅斯軍 事實力過硬,但綜合國力仍不足以對美構成威脅,美國無意為此與俄羅斯交惡。在這一區域當中,只有在對待中國的態度上,日美才能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同仇敵 愾”。于是我們看到了針對中國的日美聯合奪島演習;也聽到了2012年美國總統選舉共和黨候選人羅姆尼打算重開對臺軍售,抗衡大陸;日本右翼分子、東京知 事石原慎太郎否認南京大屠殺。
日本在守護領土上的黔驢技窮是自己的原因,也有我們崛起的原因。也正因為如此,中國要做的,并不是急于登島宣示主權,也不是打砸搶燒抵制日貨,而是 在最快的時間提高自己在文化、經濟、政治、軍事各領域的威懾力。睦鄰友好是我們的一貫方針,但威懾力是最實在的和平保障。沒有威懾力,便沒有人拿你做朋 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