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wǎng)3月19日報道 不久前,歐盟委員會發(fā)布了一份《歐中關系戰(zhàn)略展望》的對華報告,提出針對中國的10項行動計劃,引發(fā)西方媒體廣泛關注,部分觀點認為其代表了歐盟欲加強對華經(jīng)濟競爭,甚至標志著歐盟對華立場的全面轉變。
然而,“狼”真的來了嗎?
內涵較中歐關系更為深遠
客觀而言,這份報告反映了在國際形勢面臨深刻變局的大背景下,歐洲的擔憂和焦慮有所上升。不可否認,該報告確實提到要實現(xiàn)更加平衡、對等的中歐經(jīng)貿關系,這彰顯了歐盟方面在中國不斷上升的實力和巨大開放機遇面前的復雜心態(tài)。
不過,相較于西方媒體過度渲染所謂的“經(jīng)濟競爭”、“系統(tǒng)性競爭者”等話語意涵,事實上報告更為重要的則是體現(xiàn)了歐盟方面對于中歐關系全面而深刻思考與重新審視,在“不變的基本面”之下尋求進一步超越雙邊,攜手開拓中歐合作面的多邊乃至全球維度。
報告整體基調更為強調歐中各領域合作的重要性,這也是歐盟對華政策的重要目標。正如文件開篇所說“歐盟和中國保持著持久的聯(lián)系……雙方均致力于建立全面戰(zhàn)略伙伴關系”。
同時,從另外一個維度去觀察,報告主旨本身雖然是以中歐關系而破題,但其內涵中卻遠遠超脫于外交和國際關系本身,更反映了如何塑造其內外政策,更好建設成對內安定團結,對外有所作為的國際行為體方面的思考。比起對中國提出的種種訴求,加強歐盟自身建設,增強歐盟競爭力,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經(jīng)濟環(huán)境,維護自身繁榮、價值觀和社會模式更像是報告的落腳點。
體現(xiàn)對新時期中歐關系期待
總體來看,這份報告代表了一部分歐洲人對新時期中歐關系的期待,但從文字落到中歐雙方未來數(shù)年乃至更長遠的全方位交流常態(tài),仍將取決于歐盟各個機構以及成員國之間互動對具體政策的影響。
報告里對中國的訴求和期待也是一段時期以來歐洲對華論調的延續(xù),即以一種“敦促進步”的話語來期待歐洲視角下的市場開放進展。
事實上,中國亦正在主動加大開放程度。今年已進入主場外交日程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和第二屆進口博覽會,必然將繼續(xù)給包括歐洲在內的整個世界帶來驚人的開放紅利和市場機遇。
中歐作為彼此的重要戰(zhàn)略市場,合作需求遠大于競爭。可以肯定的是,即使在國際格局面臨百年未有變局之下,中歐關系的合作驅動力仍將進一步促使雙方互動朝著良性演進的方向發(fā)展,但實現(xiàn)雙方的最大互利,仍需要保持真正具有眼光的戰(zhàn)略引領,以及雙方對于相互發(fā)展態(tài)勢和實力對比形成正確客觀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