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旅游研究院發(fā)布的《2017中國旅游經濟運行分析與2018年旅游發(fā)展趨勢》顯示,2017年全年,中國公民出境旅游人數超1.3億人次。圖為幾名中國游客在瑞士中部伯爾尼州因特拉肯地區(qū)的少女峰景區(qū)超級冰宮內游覽。
新華社記者 徐金泉攝
1978年12月18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偉大征程的序幕。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國民經濟大踏步前進、經濟總量連上新臺階,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為世界經濟增長和全球治理不斷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對于中國這40年發(fā)展所取得的成就,國際社會給予了高度肯定。
中國成就震撼世界
在講述中國40年改革開放的故事時,巴基斯坦中國問題觀察家瓦利·扎希德這樣說:“選擇任何領域——從技術到教育再到文化——中國都令世界驚訝?!弊罱?,扎希德在巴基斯坦《新聞報》網站刊登題為《改革開放40年給中國經濟發(fā)展帶來的回報》一文。文章稱,在減貧和經濟發(fā)展兩個領域,中國的奇跡都是非同尋常、無與倫比的。在全球經濟學家看來,在40年內讓7億人擺脫貧困是不可想象的,而中國挑戰(zhàn)了他們的觀點。到2018年,中國只有不到3%的人口為貧困人口。談到中國的經濟發(fā)展奇跡時,扎希德說,在改革開放之初,中國在世界經濟中所占份額僅為1.75%,經濟規(guī)模為1500億美元。2017年,中國所占份額上升到世界經濟的15%,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改革后的40年里,中國的經濟增長率超過其他所有國家,這是史無前例的。
中國在短短40年間取得的成就震撼了整個世界。俄羅斯《獨立報》最近發(fā)表題為《撼動中國的40年》的文章稱,僅用一代人的時間,改革開放政策便幫助這個貧困、動蕩的國家抵達了它5000年歷史中繁榮、穩(wěn)定的高峰。俄羅斯《勞動報》網站文章也指出,中國人紀念改革40周年時的自豪是有底氣的。自蘇聯解體后至今,中國的GDP增長到近40倍!目前它相當于俄羅斯的10倍。文章稱,中華民族的復興、打造21世紀超級大國的偉業(yè)拉開了帷幕。如此同心同德,因為它幾乎給所有階層都帶去了福祉。
中國人生活翻天覆地的的變化引發(fā)外媒感慨。英國《金融時報》網站文章關注到,與40年前相比,中國人的身高、體重、營養(yǎng)等均有了巨大變化。這是中國人生活變化的最直觀表現。德國《時代》周報網站文章則從數據解讀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斐然成就。文章稱,40年后的今天,數億中國農民擺脫了貧困,村莊變成現代化的城市,配備高科技的火車在大都市之間穿行,中國的經濟繁榮有很多方面讓人難以置信。
中國的減貧成就同樣舉世矚目。過去40年,如果沒有中國,世界的減貧成果不可想象。法國《巴黎人報》報道,改革開放40年來,按照現行聯合國標準,中國7億多貧困人口成功脫貧,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總數70%以上,全國貧困發(fā)生率降低到了3%左右。2018年,中國農業(yè)發(fā)展銀行將投入510億歐元用于農村基礎設施、住房等的建設以及農村工業(yè)、醫(yī)療、教育的發(fā)展。預計到2020年,中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將實現全部脫貧。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文章《沒有失敗的土地》稱,中國經濟以如此之快的速度發(fā)展了如此之長的時間,以至于人們很容易忘記,中國成為全球經濟強國的轉型,曾經看上去那么遙不可及?,F在,中國在很多數字上居世界之首:房產主、互聯網用戶、大學畢業(yè)生,以及(按某種算法)億萬富翁。極端貧困人口已經下降到1%以下。這個曾經與世隔絕、貧困落后的國家,已逐漸發(fā)展強大。
中國經驗啟迪世界
中國改革開放成功的秘訣是什么?國際社會對此一直討論熱烈。
“堅持黨的領導,全面從嚴治黨,是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關鍵和根本?!绷暯娇倳浽诳偨Y改革開放40年歷史和實踐時作出的這一重要論斷,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安焕斫庵袊伯a黨就不可能理解中國的改革開放。”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說。
俄羅斯《莫斯科共青團員報》網站近日刊文稱,作為蘇聯解體后莫斯科首任市長兼著名管理專家的加夫里爾·波波夫認為,中國改革開放能取得驚人的成就,是由于北京成功地將國家的主要政治力量即黨政機關變成了拉動改革前行的引擎。這是任何改革取得成果的前提。
危地馬拉全國革命聯盟總書記查伊也指出,中國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對世界來說是一個好范例,深為大家所欽佩和向往。我們知道這和中國共產黨頂層設計的科學性,同中國共產黨的自我約束力是分不開的。中國共產黨充分信任人民群眾,人民群眾也充分信任中國共產黨。
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中國政治、社會、文化研究資深教授托馬斯·海貝勒與哥廷根大學現代中國社會經濟研究學者阿爾敏·米勒聯合發(fā)布的《中國社會轉型》研究報告指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確保中國社會穩(wěn)定的“基礎力量”非常牢固。面對經濟快速發(fā)展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和挑戰(zhàn),中國政府的政策體現出積極性和前瞻性,例如通過不斷擴大社會保障體系緩解社會不平等的問題,縮小城鄉(xiāng)差距。
“摸著石頭過河”,也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都~約時報》網站文章稱,中國領導人有遠見和運氣,有技巧和強烈的決心。他們采取了一種漸進的、實驗性的方法,并稱之為“摸著石頭過河”。這些方法包括,在保持土地的國家所有權的同時,允許農民種植出售自己的作物;在“經濟特區(qū)”取消投資限制,但在中國其他地區(qū)保留這些限制。文章稱,中國在追求經濟增長的過程中冒了許多風險,其中最不同尋常的一個也許是允許外國投資、外國貿易進入中國。這是一個巨大的賭注,而得到的回報也是巨大的。
《莫斯科共青團員報》網站文章指出,中國將“務實”這一改革要義徹底貫徹。北京并沒有選擇成為救世主,在歷史上,它也從未覬覦過全球霸權,包括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主導權,只是一直不斷地提升經濟實力。中國的改革從來沒有偏離過經濟這一主方向,這也是中國經驗和鄧小平所遺留的思想財富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文章認為,務實主義決定了北京現今的路線。
中國方案造福世界
40年改革開放,中國走出了自己的一條道路,這讓世界看到了成功的另一種可能。
以色列共產黨前總書記、政治局委員馬霍勒盛贊中國方案:中國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取得的獨一無二的成功經驗,符合世界大勢和時代潮流,對繼續(xù)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指導意義,國際社會也充滿期待。這是中國共產黨向世界各國提供的一個非常好的發(fā)展樣本和方案。它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致力于發(fā)展、繁榮、共享、公正以及以人民為中心、維護絕大多數人民共同利益等突出特點,也為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提供了一個切實可行和行之有效的“中國方案”。
馬霍勒還指出,改革開放可以說是全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實踐。下一階段將是世界各國人民團結互助的階段,要與世界各國在發(fā)揚國際主義精神的基礎上團結起來,克服資本主義所帶來的危機和問題。
葡萄牙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委員阿爾維斯指出,中國共產黨在推進改革開放以及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過程中的一系列成就與經驗,對包括葡萄牙在內的其他國家也具有相當大的借鑒意義。
中國的長遠發(fā)展規(guī)劃成為他國借鑒的對象。法國經濟周刊《新工廠》網站援引法國外貿銀行的調查報告稱,在經濟領域,中國制定了合理有效的長遠發(fā)展規(guī)劃,值得歐洲國家借鑒。
報告進一步從數字企業(yè)發(fā)展、金融管理、能源轉換和科技創(chuàng)新四個方面進行了論證:首先,中國對數字產業(yè)的支持促使大量互聯網巨頭和科技企業(yè)出現,如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小米等。其次,中國政府加強金融監(jiān)管,防止市場泡沫,促進了金融市場的穩(wěn)定。第三,中國大力發(fā)展可再生能源,加快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化。2017年,中國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已經達到1320億美元。最后,中國政府大力支持科研發(fā)展,2016年,中國政府對科研的投入占到了國內生產總值的2.1%。目前中國每年提交的專利申請數量在全球首屈一指。
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文章指出,中國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讓中國人和全世界知道,中國經濟哲學的核心是靈活性,中國在對外交往中也是如此。中國經驗證明,現實和現狀是可以改變的。最重要的是認識到這一點,然后去解決它,并保持開放和自我批評。
報道指出,直到今天,改革開放還在繼續(xù)。由于中國的全球地位,其他國家也可進入自己的改革開放時代,同時更多地向中國及其豐富的傳統和文化學習。這的確將成為一個偉大的全球學習過程。這意味著“解放思想”的精神不僅適用于中國,也適用于全世界。
中國未來照亮世界
對于中國的未來,世界充滿信心。
“中國仍然有前進的勢頭。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在過去40年里是美國的10倍,現在仍是美國的兩倍多。世界上有許多人深信,美國正在退離世界舞臺,而中國的時刻才剛剛開始。”《紐約時報》網站文章稱,世界曾認為它可以改變中國,很多方面的確改變了。但中國的成功如此之驚人,以至于中國也常常在改變世界,并改變美國人對世界如何運轉的認知。
俄羅斯《獨立報》文章指出,“中華民族復興”已經取得的成就和正在開啟的前景不僅給中國人留下了強烈印象,只要算一算中國經濟以6%—7%的增速在2049年將達到的規(guī)模,就能看到中國在本世紀中葉的前景。而且,現在已經顯而易見的是,自由經濟理論和社會組織的經典原理并非人類發(fā)展的康莊大道,這使得西方模式的未來受到質疑。
文章稱,這是一場全世界規(guī)模和意義最大的試驗。它顯然已經取得成功,任何人都無法使其停止,包括中國人自己。他們將向著自己的夢想前進,摸著一塊接一塊的石頭跨越歷史長河。
奧地利《趨勢》雜志網站刊登文章稱,如果19世紀是歐洲世紀、20世紀是美國世紀的話,那么把21世紀稱作是中國世紀則絕對算不上是什么大膽的預測——考慮到這個近14億人口大國絕無僅有的崛起的話。
奧地利新任外交部長卡琳·克奈斯爾因此認為,是時候重新調整我們的方向了。她在其最新出版的《交班》一書結尾部分給出的建議可能是有道理的:“計劃繼續(xù)深造的年輕人更應當把海外學年放在中國,而不是英語國家?!?
中國取得的成就也讓其他國家對自己的未來充滿期待?!?0年來,中國已經發(fā)展成為一個先進的現代化國家,在政治、經濟、國家治理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展。所有這些成就的取得,都得益于實施了改革開放政策?!卑屠账固姑裰髀撁丝倳浛ㄟ~勒說,“改革開放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同時也充分說明,命運是可以通過奮斗改變的。我們希望能就治國理政相關問題同中國共產黨進一步加強溝通交流,更好地學習和借鑒中國經驗,通過深入結合我們自身國情,努力追求平等公正、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
法屬留尼汪共產黨中央委員葉仲齊康指出,中國的改革開放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它“共享”的特質。在國內,它由人民共同制定政策,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同分享。在國際社會,它本著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積極融入世界經濟大潮,不斷為全世界的繁榮穩(wěn)定和發(fā)展進步貢獻力量。因此,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yè)不僅關乎中國人民,也關乎世界人民的福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集中體現了這樣一種世界情懷,并與聯合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計劃不謀而合。在改革開放政策的指引下,我們對中國和世界的未來充滿信心。